有善喻者曰:譬如治水,儒者但从防洪筑堤疏导为工,佛者更及于植树培壤等事宜。远近深浅,方法迥异,此其为学目的与方法之不同者,一也。儒者出入于禅道,从诚敬用工入手,于静一境中,体会得此心之理,现见心空物如之象,即起而应物,谓“内圣外王”之道,尽在斯矣。而禅者视此,充其极致,犹只明得空体离念之事(亦可谓之但知治标),向上一著,大有事在(方可谓之治本)。而儒者于此,多皆泛滥无归也;若有进者,如洛学后人、象山门人,多遁入禅门矣。此其见地诣之不同者,二也。至如理学而至于如狂禅一流,此皆二家所病诟,何独有于禅哉。
唯识学把“第六意识”的这种潜在功能,命名为“独影意识”,又叫做“独头意识”。这种“独影意识”的作用,可以脱离“前五识”而单独活动。 它活动的最显著的范围,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:(一)作梦时。(二)神经病、精神病,乃至因其他的病症而进入昏迷的情况时。(三)禅定中某种境界时。 所以从唯识学的立场来看,现代心理学所了解的“潜意识”,又名“下意识”,以及“第六感”等,仅是知道了“独影意识”的作用。但是“第六意识”,它还不是真正的主人,它只是活人的一个账房总管而已。
作者:南怀瑾
简介: 暂无
樱满集
黑格尔
柳永
冯延巳
伏契克
大护法
达尔文
张佳玮
许飞
六六
冈崎朋也
高雯